有些公司使用杜撰的名称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可口可乐、柯达、施乐等公司推出的产品品牌都是杜撰的,不代表任何意义。但是,现在时代不同了,这种品牌名称获得成功的机会已经大大减少了。
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公司将会取得成功,不管这名称是不是有很大意义。可口可乐公司第一个推出了可乐饮料,“可口”(Coke)已经成为该公司的象征。因此,即使其他公司推出的可乐产品具有更形象的名称,也无法推翻可口可乐公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强大地位。 但是,就目前来说,采用一个杜撰的名称给新产品命名还是很危险的、除非企业的产品具有相应的创新性,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大量需求,并且首先进入他们的心智中。在这种情况下,杜撰的名称可能会有效。然而这种机会通常比较少,因此,企业在选择品牌名称时尽量还是不要冒风险。
国际语言的困扰
很多企业的名牌产品在国内畅通无阻,无人不晓。但是,在跨国经营中,企业也会遇到语言上的困扰。
1920年,可口可乐第一次进入了中国。当时,人们根据英文每个字的发音,把可口可乐译为“蝌蚪啃蜡”。显然,消费者不会知道这是什么东西,也不愿意去尝试。经过多年的摸索以后,现在“可口可乐”这一名称能够给人以味道可口、快乐的感觉。
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销售“诺伐”牌雪佛兰轿车时,这种轿车深受美国家庭的欢迎,但是在西班牙却没人买。原来“No Va”在西班牙语言里是“走不动” 的意思。后来,通用汽车公司将这种产品的品牌改成了其他名字,西班牙的销售量才有所上升。
福特汽车公司在西班牙也遇到过类似的麻烦,它推出了一种叫做“Fjera” 的卡车,在西班牙语中居然表示“丑陋的老妇人”,结果没有消费者愿意接受这样一种产品。相比之下,福特公司在墨西哥推出的“Comet”车在墨西哥文中的意思是“流莺”,名字相当出色。
在德国市场上,企业应该避免使用“mist”品牌,因为英文中它虽然是“雾”的意思,可到了德文就成了“粪便”,使人大倒胃口。美国一家公司因为不知道这一点,在德国推出它的“mist stick”牌发卷时购买者少得可怜。
美国另一家公司销售的“pet”牌牛奶则在法语区遇到了困扰,因为“pet”在法文中是“放屁” 的意思。而另一家洗发香波公司在巴西市场推销时给产品取名为“Evitol”牌,这一名称使巴西人一看就联想到一种“去头皮屑的东西”,当地人购买十分踊跃。
语言问题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。因此,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,一定不要忘记给自己产品的品牌取个好听的当地名字,注意不要无意间冒犯了国外消费者。